文/孙凤杰股票配资官方我
上海科技创业投资(集团)有限公司研究员,主要从事科创策源、创业投资、大型科普活动的品牌策划和传播工作。
面向多云协同的智能数据平台,满足了跨部门、跨省市城市服务的系统需求,助力了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。
打破城市服务的“区域藩篱”
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及人口流动的日益频繁,企业和群众对政务服务的需求已发生深刻转变。传统以行政区划为依托的办事模式,已难以契合人们跨地区办事的实际需求。
另外,城市服务的基础数据来源复杂,物联网、互联网和各个行业部门的信息系统各自为政,数据海量又杂乱,不仅获取和整合成本很高,传输和汇聚也困难重重,这直接导致城市服务很难集成和协同。
以长三角区域为例,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城市群,长三角区域被委以开展集成创新与融合服务示范应用的重任。然而,长三角三省一市都有自己的政务云,想要实现跨省级通办和协同,难度比跨部门协作大多了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万达信息”)和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联合启动了“面向多云协同的智能数据平台关键技术与应用”项目,以攻克跨部门、跨省级通办的难题,助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。
攻克架构难题:打造城市服务“万能钥匙”
不同城市有不同的“性格”,其信息化程度、人口规模和服务需求都不一样。以超大城市上海为例,其人口规模大、人口聚居密度高,要实现16个区全域联动服务,对数据平台架构的承载力、数据汇聚和服务联动能力都是巨大考验。
项目团队运用大数据、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等技术,搭建了“云+多端”架构,为上海提供了“定制版”解决方案。这就好比打造了一把“万能钥匙”,以一平台、多终端的形式,实现特大城市公共服务的整合汇聚、共享应用、安全保障、多端可见。“一平台”通过实名认证、服务汇聚等核心服务,让市民享受跨部门、跨层级的一站式服务;“多终端”则涵盖手机、电脑、电视、自助机等各种设备,让服务随时随地“触手可及”。这个架构可以实现如数字证照、亮证扫码等多种跨部门、全流程在线服务,解决民众出行办事难点。
突破数据难关:应对数据“大爆炸”
万达信息科创中心技术研究院总经理童庆博士介绍说,大型城市的数据平台往往面临超千万级别的用户量,在用户数量和服务个数不断增长的情况下,服务协同要处理复杂的数据分发关系,以保证海量服务数据的快速交互。因此,如何应对高并发要求成了棘手难题。为此,项目团队提出了基于发布订阅通信模型的高效服务数据分发架构,提升了服务数据分发的可扩展性,并设计了高效的匹配算法,实现数据快速交互。为了让数据分发更及时,项目团队又提出订阅分类和结构分层优化方法,直接把数据分发时延降低了40%,就像给数据传输装上了“加速器”!
成果应用:点亮城市生活之光
童庆博士介绍说,万达信息从技术研发、平台搭建到应用推广全面参与项目的研究:技术方面,承担了城市复杂服务流程理解和新服务生成、高效并发技术研究等核心攻关任务;平台层面,研制了一套面向超大城市的智能服务系统,把各项技术成果整合起来,形成统一平台;应用层面,结合各地市民服务建设,让项目成果在上海、成都、长沙、海口等多地“落地开花”。
项目成果就像一束温暖的光,照亮了全国各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。在海口,万达信息建设的“椰城市民云”支撑接入了省、市单位73家,整合各类公共服务508项,注册用户数突破252万人,提供服务超过2.7亿人次;在成都,由万达信息建设并联合运营的“天府市民云”应用了面向多云协同的智能数据平台关键技术后,成功解决了成都市各政务系统服务交互难、数据获取效率低和数据分析不准确等问题。现在,“天府市民云”成了成都市民政务服务、生活服务、社区服务等市民服务的“总入口”。用户在平台进行实名认证后,利用一个账号,交通出行、文体教育、就业创业、健康医疗、养老服务、环境气象、法律服务等120多项服务都能一站式搞定。项目试点期间,“天府市民云”累计为成都市民提供掌上服务几亿次。
面向多云协同的智能数据平台,让城市服务变得更便捷、更智能。未来,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,它还会继续发挥魔力,让我们的城市生活越来越美好!
转自:科学画报股票配资官方我
升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